大學進實驗室時,做了一個有趣的題目:細菌保留學說性蛋白之功能排序分析。至於詳細情形,有興趣的人可以再問我。我要反省的重點是,那時候沒想到用SVM來做這個題目,真的是超級可惜!
五年前的毛頭小子,雖然用excel跟perl就整理了些東西,只是他很清楚知道,這樣好像不是很科學。不過那時年輕,只要老師給我分數就好了,科不科學一點也不比我的生理或發育生物來得重要。
大三大四兩年,老實說,我幾乎都在整理著資料,寫網頁,看paper。印象中,也沒人提過SVM或classification相關的概念...
"咦?這樣子就是科學家了嗎?"
理想上,可以透過蒐集分類好的蛋白序列跟序列特徵值來訓練預測的機器。之後再針對那些未知的蛋白序列做預測,大抵上就可以算是篇有趣的生資研究。
可惜我到碩一下,才想到這條路。更讓我可惜的是,五年前,居然沒遇到高人提點我,說我可以這樣試試看。看來那時後的大家,對生物資訊應該也在摸索。換句話說,大家都很菜!
說到摸索,我回想了我踏入生資的過程:就是誤打誤撞四字而已。
大學念的是成天與湯湯水水為伍的生命科學,現在卻是整天坐在電腦前面,如此落差連我自己也是意想不到。不過一路走來,最要感謝的,是我在生物實驗室的工作經歷:臭到不行的培養基,看了就反胃的試管,滅菌完滿盆的黏稠膠液,萬年沒洗的滅菌鍋手套,長香菇的血清瓶,永遠插不完的tip盒,長滿colony的離心管等,真的都是讓我毅然決然轉換跑道的動力。短短一年工讀,彷彿讓我看到了生命科學研究的宿命。
大三踏入生物資訊,一路上從幫忙訂便當的菜鳥,變成可以與大家分享經驗的老鳥,真是無價的旅程。至於旅程的序曲,就像在闖百戰百勝的魔王迷宮一樣,因為被肌肉大魔王追著追著,我就跑到了生物資訊的出口。如此而已。哈哈!
其實生物很有趣,只是我單純地討厭那些臭味罷了! :P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